傲世皇朝注册_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傲世皇朝注册_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九华山风景区“十四五”规划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5-22 09:54    文字:【】【】【

  九华山风景区“十四五”规划, 傲世皇朝。坚持龙头带动,支持九开集团发展健身体育产业,上市发行九华股份,实现池州本土企业上市“零突破”。创新招商模式,新引进汉庭连锁酒店、种福莲等项目40余个,其中省外亿元项目4个,引进品牌民宿23家,民宿产业初具规模。丰富旅游业态,建成九华精品街,开放花台栈道、九华山瑜伽度假村、莲花小镇商业街,开工建设芙蓉小镇;培育高效生态茶园2000亩,产值1.3亿元,九华山茶旅线条精品旅游线路。壮大康养产业,创立瑜伽用品品牌,依托九华山国家健身瑜伽营地举办健身体育活动100余场,风景区入选国家第一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九华山健康文化园入选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发展乡村旅游,成功创建2个省级旅游乡镇、4个旅游示范村,旅游乡镇全覆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农民合作社1家、省级2家。加快智慧建设,新增5G站点57个,智慧九华山保护监测与服务设施项目列入国家发改委项目库,“一机游九华”平台上线试运行,基于通用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旅游应用基本形成,推出线上观导、电子导游等功能。

  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新活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成风景区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布,管委会本级保留行政权力831项,取消或暂停征收14项收费项目。落实营改增、“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一网一门一次”、减税降费等改革措施,企业成本进一步降低,“十三五”期间,全山新增市场主体2245户。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64个,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减免企业各项费用4500余万元,旅游经济快速恢复,第三季度GDP达4.21亿元,同比增长6.5%,门票销售同比增长15%以上。对外开放释放经济新动力。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承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第二次联席会议,开通鄂东至九华山旅游直通车,成功接待“世纪荣耀 ”“世纪天子”号等批次游轮,《景色中国》九华山专题片在韩国三大无线台成功播出,九华山获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高德地图联合开展的“大国之旅•中国景区旅游综合服务能力指数排名”评选“综合大奖”。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录,与印尼龙目岛世界地质公园缔结姊妹公园。落实县山联动五大联动发展工作任务,编制重大文旅招商项目8个,以县山企联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累计投入资金1.33亿元用于民生工程建设,建成开放幼儿园2处,城镇新增就业12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0人,成立九华山风景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发放优抚资金738万元,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严格食品药品安全,评选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店,深化“明码标价、诚信菜单”,率先实施5A景区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全山居民和游客健康安全。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累计投入资金2.49亿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1.26KM省道大中修工程,建成农村公路6.22KM,新增美丽乡村示范点4个,新建改建旅游公厕7处,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9处。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完成160户旱厕整治,环卫实现网格化全覆盖,新建污水管网3.6公里。扎实推进佛教商业化治理,紧盯宗教工作督查反馈问题,落细落地涉及九华山地区7大类、53个问题116项整改措施,销毁超标准香烛43万余盒(对),拆除天台寺、大觉寺违法建筑面积3412.65平方米,全国治理佛道教商业化工作推进会在九华山召开。提高景区治理水平,完成两轮省委巡视和主要负责同志经济审计问题整改工作。强化旅游市场管理,建立“1+6+N”巡查体系,对全山区域实行网格包保。创建“风险金、辅助外包”等规划查控巡查机制,连续26个月违建“零增长”。持续推进依法治山,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实现全覆盖,运行全省首个景区旅游纠纷在线调解平台,信访形势稳居全市前列,获省2019年“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称号。报结扫黑除恶线个,九华古典园林获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九华山文明旅游志愿服务被评为中国旅游志愿服务先锋项目。

  实施“三大一强”、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整改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30个。紧抓大气污染防治,开展餐饮业油烟专项整治,严格秸秆禁烧,整治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完成57辆柴油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治理工作。划分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截至2020年9月,共削减COD500.39吨,氨氮削减34.48吨。关闭89户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所,拆除面积70956.62平方米,处理畜禽37430头(只)。率先实行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落实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排查整治固体废物堆放点14处,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增加生态供给,启动《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实施环境整治和绿化提升工程,新增绿化面积近20万平方米。推行河长制、路长制,对凤凰松实行“五个一”树长制,延伸林长制,风景区、乡镇、村居林场和河湖库塘完成全覆盖,抚育森林、公益林3万亩,成功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个。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要求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形成了全国共识,深入人心,并在绿色发展实践中取得了突出成就。

  随着我国经济向内生型增长转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流。“十四五”时期要明确文化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支撑要素;文化旅游行业本身的高质量发展趋向更明显,各地要探索独特的、融合的文化旅游发展道路和模式,逐渐将投入水平、运作效率、运营效益等作为衡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标准。同时,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体系将有所优化,尤其是我国数字文化内容产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文化旅游开发投资将更为活跃。

  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文旅产业的核心诉求。高质量发展的涵盖面很广,首先要解决内生增长问题,而不是依靠项目投资拉动。其次,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收入的持续性,项目可复制性,在没有增加大量投资的基础上,已有的每个产品都能够带来“长销”的收入。

  ——文化旅游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走向深化。“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将从资源到产业链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数字化加速,“互联网+旅游”融合更加深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依托网络平台的定制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更加普及。文化旅游的数字化转型不再是从线下往线上走,而是线下和线上的一体化、交融化,比如各类文博展馆、旅游景区更注重数字化的生产力建设,线上和线下实时互动、数字虚拟体验、新旧媒体融合等逐渐成为常态。尤其是,注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新基建等日益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数字内容产业、数字文化产业、数字创意产业、互联网文化产业、文化科技产业等新业态发展势头较强。

  随着文旅项目进入体验化、室内外阶段,旅游业可以解决旅游景点淡季不淡的问题,包括数字化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含体感技术和装置技术、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对文旅产业业态、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带来重大影响。而文旅室内化、体验化可以提升文旅体产品的体验性和消费时长,包括家庭消费、夜间消费、研学以及一年全天候的消费,解决产业链形态的收入来源。

  今后,预计大批文旅企业将在已有的主要景区景点打造体验式的文化园,建设“内容体验和衍生品开发”为主要特色的文旅综合体,以及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数字技术开展文旅营销服务并销售旅游商品,也包含技术创新带来的重要产业业态变动。

  ——文化旅游消费进入大众化时代。“十四五”时期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新时期,在物质丰裕之后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文化消费、旅游消费逐渐从小众的变成大众的刚需,人人可以尽情尽兴地选择合适的文化旅游休闲方式。还可以看到:夜间文化旅游市场将不断扩大,文化旅游门票经济依赖逐渐降低,数字文化旅游消费产品增多,康体养生度假产品需求快速增强等。尤其是,要关注老龄化社会的来临、00后成为文化消费主力、国际消费群体的多元化等文化消费群体变化情况。

  ——文化旅游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走向社会效益优先。“十四五”时期对文化旅游企业的社会效益约束将变得硬性,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统一的文化内容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将逐渐定型,由此推动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尤其是,要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文化企业社会责任落实、青少年流行文化引导、文化旅游扶贫等方面顶层设计。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远景目标,要求本着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的原则,将长江三角洲区域打造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并在文化旅游方面提出了以“联合推动跨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推动文化旅游合作发展”为路径,“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新目标。要求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着力点,以文化旅游品牌为引领,以文化旅游产品为核心,构建长三角一体化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将会在产品、产业层面上进行资源整合、产品组合、产业融合,在体制机制上给予政策保障,包括跨行政区的公共服务对接、信息资源共享、行政资源互通等,使文化和旅游真正能够实现跨行政区的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

  铁路方面,宁安高铁和合安高铁已经投入运营,武汉-杭州高速铁路、合肥-金华城际铁路和宿松-宣城城际铁路“十四五”开通,将形成九华山北有池州铁路枢纽、东有青阳高铁枢纽、南有黄山高铁枢纽的格局,加强九华山与长江经济带,以及区域中心城市的衔接,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市场。

  公路方面,有G50 沪渝高速和 G3 京台高速已经通车。“十四五”期间,宣城-池州和黄山-东至高速公路将开工建设,在庙前镇和九华山南侧将设高速公路出入口,届时九华山四面皆有高速公路出入口,将极大地提升风景区对外通达能力。

  航空方面,九华山机场正在扩建,增拓航线,积极对接区域和国际市场,九华山中远程客源市场有望逐步扩大。

  全球气候异常导致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加,资源保护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挑战。雷击火、自然火危险性上升;松材线虫病自然和人为传入概率增大,防控形势日益严峻。随着游客接待量持续增长,景区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矛盾日渐凸显。

  党的十九大提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地把握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生态保护区制度,要求严守风景区“生态保护红线”,从源头把好生态环境保护关。

  随着大众化旅游和国民休闲时代的到来,面临着广大散客在目的地消费多元化和体验生活化等方面的新需求,旅游景区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一是传统景区竞相转型升级,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如疫情前泰山、黄山、五台山景区等著名景区的游客接待量都还保持较高的增幅。二是周边的新兴景区不断涌现。如近年来新进入国家5A景区有芜湖方特、合肥三河古镇、天堂寨景区、绩溪龙川景区、马鞍山采石矶景区等,上海迪斯尼乐园对整个华东旅游市场形成巨大虹吸效应。三是面临新兴业态的竞争。随着旅游消费转型升级,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旅游快速增长,乡村旅游迅速兴起,观光旅游比重下降,以拜山观光游为主的九华山旅游市场将受到一定冲击。四是面临跨行业商业主体的竞争。地产、煤炭、农业、水电、保险等传统行业巨头纷纷投资建设文化旅游城、主题公园、酒店、旅游度假区等项目,近年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以多种方式介入在线旅游、旅行社领域,加快布局旅游业。

  九华风景区是文化与自然遗产,但长期以来旅游市场的感知和景区的保护发展都是以人文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与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等品牌没有得到彰显,自然景观游览设施不完善,自然景观旅游竞争力不强。

  文化旅游产品融合度低,多半还是属于自发性融合,从理念、职能、产业到服务都还没有做到真正地融合,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没有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效应已波及旅游行业,群众出行已经受到限制,而这正是旅游的根基。旅游是一个脆弱的行业,在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旅行会不是优先事项。而且,从过去的“非典”到今天的新冠肺炎突发来看,无法预测疫情何时发生终止,这就导致行业短期不确定性上升,对旅游整体发展的担忧增强,并连累周边行业。

  综合判断,九华山风景区“十四五”发展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九华山悠久历史、厚重文化、优质生态、秀丽风光“四位一体”的核心竞争优势没有改变,九华山在全国风景名胜区、旅游目的地中的独特地位没有改变,旅游经济长时期向好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十四五”期间,九华山风景区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四五”期间,九华山风景区将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协调、山上与山下统筹、国际与国内联动三大关系,完成七大任务、强化六项保障,确保实现发展目标。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为目标,按照“保护优先、规范传承、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域”的思路,加速内涵式发展、业态模式提升、治理效能升级,推进九华山风景区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佛教文化观光胜地。

  ——建设“旅游强、业态新、生态美”新时代现代化景区,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佛教文化观光胜地。

  ——推进九华山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旅游文明实现新跨越、生态环境展开新画卷、为民服务获得新成效、治理效能达到新高度。

  ——生态环境质量更优良: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古树名木安全、打赢松材线虫病攻坚战,使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广泛推行,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核心区游客容量实行限额控制,单位经营收入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森林覆盖率达到76.9%,地表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0%。

  ——文化旅游融合更深入:深入挖掘景区文化特色,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推进景区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推动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文化主题酒店、特色节庆展会等提质升级,支持建设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文化和旅游场馆。推进文教结合、旅教结合、旅体结合,培育研学旅行、户外运动项目。推动文旅融合品牌化发展,探索推进文旅融合IP工程,打造具有景区文化内涵的文旅融合品牌。

  ——文化旅游实力更增强:文化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文化旅游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综合服务标准、市场营销体系与国际全面对接,九华山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居全国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区前列,文化旅游主导经济持续发展的模式基本形成。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4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350万人次。

  ——社会文明程度更提高:九华山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干部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向上向善、诚信互助、创新创业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持续推进文明旅游,引导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成为中华文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全国文明景区成果进一步巩固。健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体系,发扬志愿精神。

  ——治理效能更提升:风景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就与问题共生,风景区治理的任务变得更为艰巨繁重。将质量强区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促进法治景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平安景区建设不断深化,优化社会治理体系。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科技等多种方式,深化佛教商业化治理成果,完善网格包保、综合巡查、错时执法、联合行动等机制,完善旅游诚信信用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更加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更加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有力。

  ——人民生活更美好。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居民社会发展与资源保护形成良好互动关系,社区居民发展充分参与旅游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实现风景保护与民生改善的有效结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高质量教育体系基本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

  到2025年,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5.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亿元,力争风景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发展增速保持同步。

  贯彻“两山”理念,遵循《九华山风景区总体规划》要求,实施分级控制保护,优化空间格局,严格资源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加强环境监管。

  (1)对一级保护区范围要实行严格管理,禁止建设。严格保护寺庙文物本体、周边环境;严格保护风景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其周边环境,严格保护动植物、花岗岩地貌、河流水体;严格控制游人量,组织好游览路线,管理好游览活动与游客行为,不得因游览损害风景资源及其价值;严格限制与风景保护、游览无关的各类建设与活动。

  (2)对二级保护区范围实行严格限制建设。以恢复植被为主,保护有价值的风景资源,可在原有坡耕地的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农家旅游休闲,结合旅游采摘,发展第三产业;严格控制游人量,组织好游览路线,管理好游览活动与游客行为;区内村庄应按照居民点调控要求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区内村庄可依据规划进行环境整治,并改善卫生条件、加强环保管理、加强村庄绿化,条件成熟时可疏解;严禁破坏风景环境的各种工程建设与生产活动。

  (3)对三级保护区范围要实行限制建设。要有序引导各项建设活动及村镇建设;禁止风景区外人口迁入,只可对区内村庄进行合理调整置换建设用地,安排旅游设施;建筑风貌、高度要按照“游览设施建设控制”和“居民点建设要求”规定进行管控;区内各服务基地建设要根据旅游设施配置要求进行,应统筹用地规划,优化建设布局,保持山体余脉、河流水系、田园绿地自然要素;禁止在区内安排污染环境和破坏景观的项目,已经存在的应采取措施限期进行调整、改造或拆除。(二)实施资源分类保护

  (1)佛教寺院保护:佛教寺院本着佛教中国化和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实行分类分要素管控。将寺院分成环境提升类、综合整改类、一般控制类和一般整改类 4 个大类,对每一类寺院,从寺院建筑、寺院环境、游客/香客容量、寺院外围环境等 4 大要素及细化的若干子要素进行保护管理;建立寺院管理数据库,加强寺院保护动态监测;全力推进生态寺院建设,着手编制寺院整治提升专项规划,加强规划审查;完善寺院建设申报审批管理;发挥寺院佛教文化传承和展示功能。

  (2)文物保护单位:不得因宗教活动破坏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文物保护范围设立界桩标志,对保护范围内的居民点进行疏解,并根据历史风貌和文物性质对其周边环境进行规划和整治,禁止在文物建筑周边兴建有损景观环境风貌的其他建筑;文物建筑不得随意改建、扩建、加建;在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修缮的时候需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最低限度干预、保护文化传统、使用恰当保护技术、防灾减灾等文物保护基本原则,保持原有风貌,并应尽量保存和利用原有可用建筑构件;严格履行报批程序,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并报审批机关验收;加强对文物的保养维修及监测,及时消除影响文物古迹安全的隐患。(3)沟谷溪涧环境保护:在溪涧汇水范围内应加强植被的保护培育,减少水土流失;严禁在溪涧流域内新建水库、山塘,不得截流和灌取山泉;不开辟游览的溪涧应保持其自然状态;对于开辟游览的溪涧,应尽量保持原貌;游览步道应结合现状地形地物进行选线设计,合理设置景点、景物和观景点;清理崩塌、滑坡、落石、泥石流等危害,并设立警示牌;沟谷内的居民点及服务设施建设应与环境相融合,并完善沟谷内的环卫设施,避免垃圾、生活污水废水对污染水体造成污染。

  (4)崖壁石峰保护:结合对崖壁石峰特点,制定保护措施并合理规划游赏方式,周边的植物景观应能起到烘托主景的作用,必要时采取人工修剪、定向培育的手段进行环境绿化;必要的点景建筑、摩崖题刻应在位置、体量、风格、题材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做到少而精;必要的游览设施应隐蔽设置,其护栏、步道、台阶的形式与风格宜简单朴素,不宜喧宾夺主,不得损伤景点、景物本身,且便于维修、拆除。

  (5)石刻保护与增设要求:建立石刻的档案,考证其历史年代、石刻内容及书法艺术,整理刊印拓片成册,作为旅游纪念品;对于新增设的石刻应慎重选择位置、内容,研究其艺术价值,并宜少而精,应对书写人的作品选用限制数量;对艺术价值较高,且易受到损坏的石刻,可用护栏或保护罩进行防护。

  (6)传统村庄风貌保护:村庄建筑应以 2-3 层为主,严格限制 4 层及以上建筑数量;建筑应结合地形高低错落、组合有致的布设,并保留出自然景观视廊。建筑材料宜选择乡土材料,应与本土风貌环境相协调,保留传统粉墙黛瓦、马头墙等传统徽派建筑元素,严禁添加罗马柱、马赛克瓷砖等西式建筑构件;保护村庄传统道路格局,控制在主宅以外新建、加建构筑物;提高村庄环境质量,附属的院墙、栏杆、道路、台阶应采用朴素的当地材料;应提高村庄的绿化率,村庄整体面貌应达到绿树掩映的景观效果;应该改善村庄卫生条件,生产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转运,对污水、污物进行环保处理。(7)古树名木保护:保护好现有408株古树名木,建立古树名木档案,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资金,开展古树名木认养活动。定期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和修复工作,落实古树名木年度体检、生态修复和认养管护工作。完善动态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提高保护质量,引领绿色文化,倡导生态文明。

  (8)生物多样性保护。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巡护值守和执法检查,严防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和乱挖毁坏野生植物等违法行为。尤其是加大对野生杜鹃的保护力度,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爱护并自主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

  (9)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和宣传体系,实行重点区域(重点路段)林长包保责任制,强化林业灾害防控,重点抓好松材线虫病除治,确保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

  (10)森林防火。实施森林防火体系提升工程,加强林火自动监测报警、防火水网、远程接力扑火、电子监控等系统建设,增建防火水池,续建外围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九华山风景区森林消防和生态水网工程。强化宣传教育、火源管控、扑火物资储备和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和火灾事故责任倒查机制,督促各部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消防站点、水源管网等消防安全设施建设,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消防车道。

  重点发展文化体验、生态观光、高端度假、运动康养、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加强资本运作,助力企业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旅游带动乡村振兴。

  围绕旅游主业,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投入,横向扩张、纵向延伸,突出抓好景区、索道、酒店、旅行社、餐饮、交通等板块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经营结构。

  (1)景区板块。立足九华山风景区发展, 加快优质景区资源布局。继续加强九华街景区和天台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强化九华街服务基地功能。进一步完善龙溪峡谷-闵园景区、花台景区和大愿文化园景区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逐步扩大景区容量。积极推进狮子峰、舒潭印月瀑布、刘冲石刻群、老田古村落等景点景区开发。

  (2)索道板块。推进狮子峰索道项目建设;研究论证新增桥庵-九华街交通索道的可行性;全面落实“5S”索道标准,加强现有索道安全监管,完善紧急救援体系,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对现有索道产生的景观不利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加强绿化屏挡等措施,减少对视觉景观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3)酒店板块。坚持“山上游、山下住”,山上提质增效、山下提级转型。山上酒店实行差异化发展,改造升级、突出特色,强化管理、提升服务,打造精品主题酒店和特色文化主题酒店,提高经营效益。山下酒店改造提级,依托九华山中心大酒店、九华山新罗大酒店、九华山雨润涵月楼等项目扩建提升,创新管理,强化营销,拓展服务,节能降耗, 推进高档酒店品牌化运营,鼓励发展经济型连锁酒店和度假康养酒店,适度发展房车露营地等新业态。

  (4)旅行社板块。要转变传统旅游服务观念,在自助行的旅游市场寻找更宽阔的服务空间,承担起更贴合游客需求的个性化高品质服务职能。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强化产品创新,做大市场。鼓励旅行社创新经营,推出“私人订制”旅游业务。推进旅行社管理体制改革, 探索员工持股试点,增强发展活力。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文化、体育、研学、自驾等专项旅游市场,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5)餐饮板块。发展地方特色菜系、九华素食等特色美食,培育一批本地特色餐饮品牌。

  (6)购物板块。推动本土旅游商品的研发与生产,组建商品研发所,建立商品研发基地,加快形成有利于商品研发的良性投入机制,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富有九华山特色的旅游商品,重点开发地方文化、茶文化、生态食品等三大系列商品。规范景区购物市场的经营活动,建设综合旅游购物中心以及旅游商品一条街,鼓励旅游商品销售连锁店的创建。积极引进国内名特优精品旅游商品系列。

  (7)交通板块。启动建设杜村—九华街旅游公路,做好青阳县九华山高铁站至桥庵轨道交通线建设和九黄公路贯通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以柯村为中心的风景区干线路网框架,优化交通组织模式,开通电瓶车公共交通游路,解决因泊车点不集中,交通组织困难,造成路难辨、车难停、人难行问题,重点实施九华大道延伸项目并配套建设灯花立体停车场和老五九路扩宽改造工程。进一步开展农村公路品质提升工程,大力实施县乡道大中修项目,贯通村级瓶颈路、断头路,着力打造一批精品乡村公路。实施景区游步道贯通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山上各景点景区之间循环道建设,新建、拓宽部分游步道,增建一批观景平台和避雨亭。建成桥庵换乘中心,新建花台游客分中心,提升柯村、大愿文化园 2 处游客中心。

  坚持山上做减法、山下抓发展、沿线促提升,加快走下山、走出去步伐, 向全市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扩张,大力推进“旅游+”,促进跨界融合发展,开辟九华山旅游新“蓝海”。

  (1)旅游+休闲度假。全力以赴推进环九华山度假旅游集聚区开发, 打造特色鲜明的度假康养小镇。推进水墨安徽二期、九华新街三期等项目,加快莲花小镇、芙蓉小镇开发建设,积极参与东九华区域、五九公路沿线等重点板块旅游集聚发展,联合开发九华山休闲度假小镇、九华山房车露营基地和九华山通用航空等项目,支持创建国家级东九华旅游度假区、省级五溪山色旅游度假区。

  (2)旅游+文化。凭借乡土文化,突出生活体验,推动文化集中展示,培育开发非遗展演、民俗体验等产品,打造“俗”文化旅游业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娱乐项目,探索发展文化演艺产业;挖掘佛禅文化,打造观光、休闲、度假、康养等功能为一体的禅修文化体验产品;加快文化资源与影视、演艺事业的深度融合,建设影视旅游基地;加强摄影文化基地建设, 创新举办摄影大展;以九华民居为依托,开发主题民宿产品;以大愿文化园为中心,打造九华山文化艺术中心,充分展示九华山宗教历史文物,培育禅修、养生等产业,丰富旅游产品结构。规划建设九华山地质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综合展演风景区自然与文化遗产及延伸产品。

  (3)旅游+体育。采取市场化运营方式,继续举办国际健身气功交流大赛,开展健身瑜伽营地活动,大力发展山地户外休闲运动,积极开发低空飞行旅游产品。加强与专业体育赛事运营商合作, 努力打造国际国内知名体育品牌赛事。

  (4)旅游+康养。突出九华山佛教文化特色,深度开发礼佛禅修、候鸟旅居、养老度假等业态,重点开发生态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禅修养生等四大健康养生产品,推进闵园休闲康养度假区、二圣康养度假、狮形农旅度假、方家养生度假等项目,推动环九华山禅修康养旅游基地建设。

  (5)旅游+研学。依托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科普研学、摄影写生、户外拓展、野外露营、定向穿越、全民健身、攀岩等活动,举办九华山地质与文化融合发展等研讨会,申报国家研学旅行基地。推进大愿文化园转型发展,以九华山历史文化、地藏文化打造九华山文化研学中心,开展文化体验活动,举办地藏文化国际研讨会,举办中韩书画艺术交流、金地藏学术研究交流、禅茶艺术交流等活动,扩大九华山文化的影响力。

  (6)旅游+电子商务。构建九华山风景区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电商平台。

  (7)旅游+服务社会化。谋划供水、用电、洗涤等保障性企业合并重组,内控成本,外拓业务,提高效益。

  立足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和使命担当,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合理优化配置、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1)完善国有资本监管体制机制。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进一步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完善国有资本监管权力职责清单,加快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改革,构建覆盖全面、上下协同、权威高效的监督体制。加强国有资本运作的动态监管,进一步规范管委会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物资采购等工作。

  (2)推动管委会所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分类推进整合重组,实行改制、重组和转型,做大做强做优管委会所属国有企业资产规模。积极推进风景区资源整合,引导国有企业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型,进一步做强做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充分发挥九华山比较优势,深入推进“山上做减法、山下抓发展、沿线促提升”,健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柯村新区承载能力,着力打造旅游服务高端、商业配套完善、群众安居乐业的旅游综合服务区、城市品质的现代化小市镇。

  “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强九华山公共信息符号和旅游标志、标牌的规范化建设。按照国际化标准,完善景区景点交通标志和公共信息符号建设,新建或改造提升标识标牌、交通导引、户外展示等设施,设置中、英、韩、日等多语种服务指导标识。

  建设智慧化停车场,统筹景区内各停车位资源;将各停车场出入口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接入统一平台管理。建成覆盖九华山主要停车场、临时停车场的智慧停车系统,同时建设智能引导系统,为游客提供景区及周边停车场的位置及实时空位情况、到达路线等,并支持智能线路引导,为自驾游游客提供便捷的停车、找车服务。

  进一步加强给水工程扩容建设,改善九华山风景区供水条件,提高景区供水应急能力和供水保证率,彻底解决景区用水紧张的问题,促进景区旅游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强化水源工程。通过新建映月潭水库抽水设施、青草湾水库、天池二坝,实现供水水源多样化,提高供水水源的保证率及供水安全。

  优化输配水管网。通过连通九华山柯村水厂及芙蓉峰水厂,延伸供水管线,实现输配水管网的互联互通和居民点全覆盖,提高供水质量及供水安全。

  九华山主要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排放设明沟或暗渠,原有排水管渠用作雨水排放。雨水管渠尽量利用地形坡度,重力流排水,根据就近、直接的原则,以最短的距离将雨水排入附近河流及其它水体。污水管道沿道路呈放射状布置,主要考虑九华老街和柯村的污水排放。

  “十四五”期间应按规划进行管网建设,室内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各居民点的排污水管网,污水管管径为DN300~500mm,后排入中心区干道污水主管,接引进各中心节点基地的污水处理厂,达标后就近排入溪河。努力实现污水处理企业运行效益的最大化,以进一步改善景区环境质量。

  “十四五”期间全面实现电力和天然气的使用,提高太阳能、风能等清洁、高效、优质能源的使用比重。落实绿色发展制度政策,加快推进低碳发展,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

  九华山邮电通讯规划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满足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等邮电通讯服务要求;二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技术建设原则,充分满足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和现代旅游需求。

  加强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公厕选址必须远离水体,并与河道有一定隔离带,粪便污水一律进行深度处理,给风景区一个优美清洁的环境。“十四五”期间拟新建旅游公厕8座,改建旅游公厕5座,扩建旅游公厕5座。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合理设置垃圾转运站。推行景区环卫全城化市场化,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分类处理,提升垃圾桶、垃圾车等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套体系,探索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合理设置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及餐厨垃圾及时清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鼓励游客自带旅游垃圾出境。

  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九华山旅游业,急需坚强的电网来支撑。“十四五”期间应彻底改变九华山电网薄弱状况,采取多项措施全面加强九华山电网建设与改造:

  一是科学制定九华山电网规划,将电网建设与九华山风景区整体规划紧密配合、同步实施,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适当提高标准,确定景区电网发展的近、中、远期发展规划。

  三是有序推进九华山配电网改造。完善10千伏配电网,以增加供电可靠性;加快改造九华山原来的高能耗变压器和老旧输配电线路,提高电力线路输送能力和抗灾能力。重点完成国网安徽池州供电公司35kV九华山变10kV九华街123线化城台区低压整治、国网安徽池州供电公司35kV九华山变10kV佛九124线方家台区低压整治、国网安徽池州供电公司35kV九华山变10kV九华街123线中行台区低压整治等工程。

  四是运用科技环保手段,采用绿色环保的环网柜、分支箱等配套电力设施,改造原来的架空线,采用地埋式电缆,使电力设施与景区环境相协调,达到美化风景区的作用。

  气象条件是影响旅游安全和旅游质量的重要因素,气象信息已成为旅游者出游所必需的公共服务信息,也是旅游经营者和各级旅游部门防范气象灾害的重要依据。“十四五”期间九华山风景区除需要强化旅游景区日常与节假日天气的预测、预报系统的专门化能力建设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备风景区高科技智能化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系统建设,提高风景区旅游气象预报预警服务质量,服务旅游经济的发展。

  (1)建成开放狮子峰景区。严格执行风景区保护规划中相关管控要求;依据《狮子峰景区详细规划》,面向观光游、生态游、运动游游客以及青少年,以自然风光观光游览活动为核心,以生态体验、户外运动、科普教育为辅助,开展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着力促进九华山卓越自然生态资源的展示利用,使之成为九华山旅游布局中的第二核心,增大生态景观观赏空间,提高风景区的日游客容量;科学合理抓好狮子峰景区开发与索道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对外开放。

  (2)打造养生度假旅游集聚区。依托大愿文化园景区、柯村旅游综合服务基地,优化九华乡空间资源,以莲花小镇为引领,集聚运动康体、养生养老、旅居度假、文化体验等新业态,打造前山养生度假旅游集聚区,推进风景区转型发展。

  (3)提高九华新区承载能力。强化柯村路网以柯村中心区为核心,以桥庵旅游点为辅助,设置大型综合停车场、风景区公交场站,以及城乡公交和公路客运场站等设施,具备承接旅游公共停车,以及多方式对外交通与风景区公交一体化换乘及服务功能,构建风景区北大门旅游交通枢纽。提升柯村旅游服务功能,在现有商业业态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民俗客栈、手工作坊、市民集市等沉浸式、体验式的商业业态,留住游客;加强与大愿文化园的功能联系,通过建设村内绿道、安排特色观光车线路等方式,引导游客经商业街进入大愿文化园,促进柯村游住平衡;鼓励柯村发展全日经营模式,延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店面的晚间服务时间。

  (4)提升九华街文化旅游功能品质。依据风景区交通需求管理要求,将祇园寺经旃檀林-月身宝殿一线道路步行化,恢复和完善九华街芙蓉路步行街功能,全线机动车禁行,取缔占路停车,并以此为基础完善九华街慢行交通系统,提升九华街区的交通与环境品质;重视对九华山佛教文化的挖掘与展示,继续加强九华街环境综合整治和老街风貌恢复保护,严格控制山上寺庙建设,控制山上节事活动规模,增加佛教文化体验式展示,按照保护规划中的要求对九华山寺院本体和清净神圣氛围进行保护;优化佛教文化观光,依托庙宇文物、佛事活动等九华佛教文化载体,在现有开发佛教观光的基础上,在九华街开发一系列精品素食馆,在闵园开发若干精致小型茶道馆,在闵园和九华街形成一批禅意主题精品酒店,净化核心景区的游赏环境;提高文化纪念品品质,依托九华街现有经营点打造地藏精品文创集市,借鉴故宫模式,设计制作一批特色商品,改变目前旅游商品低端化、粗糙化的形象。

  (5)优化旅游综合服务区布局。坚持“山上做减法、山下提品质”、“山上游、山下住”的总体原则,优化旅游综合服务区(点)布局。对于九华街服务区,要以清净神圣的“莲花佛国”为目标,在现状的基础上减少游览设施总量,严控宾馆酒店规模,适度打造一批民宿集聚群。加强公安、卫生、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对个体经营项目的管理力度,提高服务接待标准。对于柯村新区,要强化风景区内外联系的枢纽功能,扩建交通转换中心,提高游览交通转换中心、游客中心等设施的建设品质,增强接待服务水平。新建花台游客分中心,对于重要旅游节点(景点、游客中心、旅游村等)要配置餐饮、住宿、购物、救护、咨询、解说、管理等服务设施。要打破风景区服务基地相对封闭的格局,充分利用风景区外围的城、镇、村空间,结合风景区未来的空间组织结构,合理配置旅游服务基地,支撑风景区旺季游赏服务需求的同时又解决淡季服务设施的闲置问题。

  (1)规划建设管理。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修编《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九华山风景区长远发展综合规划》、《九华山控制详细规划》、《九华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九华山寺庙专项保护规划》、《柯村旅游镇详细规划》等。二是严格实施规划,加强规划监管,强化功能区划管控,严格核心区保护,科学开发利用景区景点资源。三是加强规划协调街接,参与周边乡镇规划及重点项目审查,会同青阳县适时开通风景区西门,增设旅游服务点,完善周边违法建设查处管理流程, 促进山上山下一体化发展。

  (2)旅游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完善安全设施设备,实施景区雷电防护提升、游道安全提升等工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优化快速救援机制,充实救援力量,提升科技含量,加大装备和信息化建设投入,强化综合演练训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探索试行有偿救援机制、规范收费办法,促进救援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发展。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和火灾事故责任倒查机制,督促各部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消防站点、水源管网等消防安全设施建设,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消防车道。完善社会公益救援组织建设,组建蓝天救援队等社会公益救援队伍。

  (3)旅游市场管理。结合景区佛教商业化治理及扫黑除恶工作,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在旅游旺季和黄金周、小长假前夕,开展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检查,积极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各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行为。加强旅游巡回法庭建设,维护游客和经营者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和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做好全域旅游工作,县山联动依法开展打击假冒僧尼借佛敛财、挑夫乞讨、残疾流浪等居民恶意乞讨等行为,同时注重管控、劝离辖区内其它各种变相乞讨行为。

  (4)游客承载量调控。完善预测、预警、预约“三预”机制, 细化旺季和恶劣天气最大承载量,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预约、错峰、限量常态化管理,加强指挥调度, 着力均衡客流时空分布, 确保不超容量接待, 提高游览舒适度。

  (1)旅游接待服务。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推行服务质量承诺制度,完善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细化服务标准,量化考核办法。推动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的产品创新,提高专业服务能力。推行个性化服务, 适应游客需求,创建精品主题酒店,开发主题游览线路,提升游客满意度。研究用好景区两条索道价格机制,均衡客流空间分布。加强导游专业素养、职业形象、服务品牌建设。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开展满意度评价,深入开展微笑服务、双语服务等活动。

  (2)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编制实施景区医疗点设置专项规划, 推进核心景区急救室和宾馆医务室建设。加强医疗卫生队伍、设施装备和急救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改造提升村(社区)卫生室,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补齐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公共服务短板。

  (3)志愿服务。着力打造九华山“莲花”品牌志愿服务岗和旅游咨询点, 努力把志愿服务活动打造成文明九华山的崭新名片和中国旅游行业的响亮品牌。创新载体, 加强项目设计与创新, 开展订单式、个性化志愿服务,做到游客有需求、志愿服务有行动,促进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专业化、多样化。规范管理,建立涵盖志愿者招募、培训、志愿服务需求匹配、志愿服务成果评估与监督等方面, 高效率工作系统和需求发布与响应平台,促进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化、网络化、科学化。加强培训, 采取年度定期培训和临时岗前培训相结合方式, 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活动, 提升志愿者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完善保障,为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切实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培育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创建一批志愿服务示范岗和义务咨询示范点。

  (4)开展“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持续深化长三角地区放心消费环境建设合作,打响“满意消费长三角”品牌。全面打造放心消费景区,全面推进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全覆盖。

  (5)深入推进税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税务监管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发展,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依托特色自然人文资源,打造一批高品质休闲度假产品,成为长三角地区首选康养休闲胜地和后花园,扩大九华山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1.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分工合作。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通,长期以来互为文化发扬地和旅游集散地。要主动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利用好九华山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合作,“承宁接沪融杭”,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要主动加入长三角相关旅游联盟,积极参加相关宣传营销活动,联合打造并推广旅游精品线路;要主动转型,彰显九华山生态文化特色,培育文旅新业态,积极参与分工协作,打造“长三角地区后花园”。

  2.打造长三角地区首选康养休闲胜地。坚持“大九华”理念,发挥九华山龙头作用,以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旅游为方向,激活九华山禅修文化和周边山水土气的生态特质,培育高端度假、精品民宿、运动康体、养生养老、研学旅游、文化体验等业态,推进环九华山度假旅游集聚区建设,打响“大九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品牌。

  1.推动健全完善“市县山”联动发展机制。健全完善“市县山”协调联动机制,市级加强统筹协调,县山主动作为,建立县山联系工作机制、常态化工作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及九华山管委会、青阳县政府和文旅集团三方会商机制,加强世界地质公园东部(南部)区域显示度建设,构建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市县山”协调联动体系,协同打造文化山、生态山、文明山新名片,引领全市旅游高质量发展。

  2.推进山上山下一体化发展。按照“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思路,制定县山旅游联动发展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突出规划联动、营销联动、产业联动、服务联动、治理联动“五个联动”,将景区与周边社区作为一个整体,整合山上山下旅游资源,统筹规划、综合管理、协同开发、联合营销,促进山上山下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经济发展一体化,实现“四向联通、整体开发、协调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良好局面。

  3.共推景区周边乡村振兴。景区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宣传营销等方面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周边景点和乡村旅游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提高社区居民收入水平,共享景区发展红利。推进乡村旅游化发展,做好旅游扶持、对口帮扶、结对共建等工作,促进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

  1.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扩大康养度假产业投资,保持高强度投入。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重大产业项目增后劲,围绕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社会事业、康养旅游、生态保护、旅游服务业、农业等产业,实施“锻长板补短板增动能”投资行动计划,推进一批既利当前又管长远的全局性、基础性、突破性项目。

  2.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围绕县山旅游联动,长三角一体发展、全域旅游等,深化景区产业研究,以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为重点,以提质增量为核心,重点开展文化旅游综合体、旅游度假区、康体养生旅游、文化旅游娱乐设施等项目进行招商引资,编制项目招商路线图和分析报告,提升招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更多好项目大项目落地生根。强化招商队伍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建设,培养一批“行业专家”“谈判专家”,提高精准招商和服务水平。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频共振、一体推进,创新招商引才模式,成立专业化招商小组,借力各类商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投资机构、研究院所开展合作招商引智,积极推行“基金+人才+项目+集聚区”产融结合的资本招商。发挥九华山风景区品牌效应,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合作共建招商,规划建设九华山度假旅游集聚区。完善招商机制,完善重大招商项目联合预审制度、闭环管理制度、后评估制度和招商引资绩效考评制度。

  (1)以旅游商品生产与加工为依托提升传统农业。以旅游商品生产与加工为依托,打造区域农业产业链。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着力发展满足游客生态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高端农产品,创建名优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的比较效益。

  (2)以茶叶、九华黄精产业化为重点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通过开发研究,深入挖掘九华山历史文化。做大做强茶文化与九华山文化的结合文章。整合“东崖雀茶”、“九华毛峰”等茶品牌,加强九华黄精野生种植资源保护,严禁乱采滥挖野生九华黄精。制定并完善一整套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加工技术,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标准的名茶商品基地和九华黄精种植基地,推进茶叶、九华黄精产业化进程。

  (3)以乡村民宿旅游为重点推进乡村振兴。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依托九华山风景区,以服务九华山旅游、带动乡村发展为核心,以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乡村意境、佛教文化为载体,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打造艺术村等项目。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景区依托型、田园风光型、休闲体验型旅游,深化核心景区前山观光、后山休闲业态发展,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共享农业、体验农业、个人定制等农村新业态。坚持联众抓小,出台民宿发展扶持政策,引进有实力的民宿营运公司,支持小型投资商参与景区投资,盘活基层闲置资产,推进农家乐向特色民宿转型。

  (1)强化乡村建设规划引领。统筹景区和镇村规划建设,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按照集聚提升、景村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思路,合理确定景区村庄布局和规模,分类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建设,严格界定搬迁撤并类村庄标准和范围,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

  (2)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高质量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促进景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乡村基础设施体系,筑牢乡村振兴硬件支撑。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建设一批宜居宜游宜业型示范农房。加速推进村镇公路联网成环、提档升级,构建覆盖广泛的农村公路网。实施物流基础设施网化工程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大在农村地区的设施网络布局和服务供给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的产品流通体系和现代农村市场体系。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地制宜深化和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三大革命”,继续实施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全面提升村容村貌。重点加强代村新片区环境整治项目、代村居民点以北片区环境整治、老田村主干道金地北路拓宽贯通及污水管道建设、老田玉带河恢复整治、老田村活动中心广场建设、老田道路亮化工程、老田村古巷弄保护修缮、老田金地路沿线环境整治。健全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制度,开展保护性耕作。实施乡村水域综合整治,加强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清淤疏浚,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整体规划建设特色旅游名镇名村,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党建引领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头雁”工程。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优化村级活动场所设置,提升阵地功能,丰富活动载体,建设党群服务综合体,构建 15 分钟党群服务圈。

  (2)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乡村德治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农村道德模范等选树活动,开展乡风评议,弘扬道德新风。

  (3)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开展好家风建设,传承传播优良家训。深化移风易俗创建。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加强基层文化产品供给、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人才培养。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4)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乡镇服务农村和农民的作用,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大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着力增强乡镇统筹协调能力,发挥好乡镇服务、带动乡村作用。大力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管理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为农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立足景区发展实际和转型升级发展需求,推进景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依托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完善智慧景区管理系统,助推风景区智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智慧旅游服务不断升级,生态资源和文化保护更为先进。建设多制式、全覆盖、高速化的无线通信网络,消除景区手机信号盲区,在交通干线G全覆盖,在游客主要聚集区和等待区扩大和加强无线宽带WIFI网络覆盖。深化“互联网+旅游”,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发展。积极谋划智慧景区重点项目,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应急管理、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应用子系统,持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拓宽旅游公共服务信息采集渠道,有效整合文化和旅游、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平台上及时发布旅游景区实时游客量、道路出行、气象预警等信息,引导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升景区监测、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注重并加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开放性,以信息化推动景区治理现代化。

  整合智慧旅游运营资源,打造智慧旅游官方平台,加强智慧旅游商业运营。强化门票流量龙头带动效应,赋能“门票+”,逐步形成智慧旅游生态,促进全域旅游整体水平提升。

  以游客数据为基础,整合景区经营商户资源,在服务游客的同时,实现智慧九华山建设成果居民共享。打造一个数据标准统一、业务系统集成、信息应用共享的服务平台,持续运营,逐步形成九华山互联网旅游生态圈。

  与周边旅游目的地和关联市场开展合作,联合策划。坚持“大九华”理念,与青阳县加强互动,建立九华山、青阳县旅游发展联动机制,协同打造文化山、生态山、文明山,构建“环九华山”旅游格局。

  基于智能设备迭代升级,以景区不同场景、不同受众对象的需求为导向,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智慧旅游新业态。

  推进智慧城管建设。依托“数字九华山”,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以数字地图和单元网格划分为基础,以信息实时采集传输为手段,完成城市管理信息的智能化收集、整理、融合,结合管委会信息中心的数字监控平台,增加摄像探头对垃圾清运、旅游市场秩序、环境卫生管理等城市管理问题及时发现及交办处置,为执法办案提供有力证据和充足时间。坚持创新理念,深化改革,加快数字城管智慧升级进度,不断推动景区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1.建设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游客统计分析系统,推进预约、错峰、限量常态化,建设景区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对客流量、停留时间、移动轨迹、旅游消费等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保障旅游客流的均衡化,避免局部景点极端客流高峰出现,减少叠加客流对旅游景区正常运行的干扰,提高旅游交通管理的针对性、预见性和有效性。根据各类统计数据,借助数据模型对未来客流、车流分布进行预测和模拟,分析交通、服务保障能力,提出游客分流和交通导引建议,预告近期公众出行及游览注意事项。通过和旅游综合信息主动推送服务系统的结合,向游客主动推送景点旅行舒适度指数、客流量超限预警等信息。结合游客流量历史数据和游客来源地信息,挖掘分析不同群体游客的消费模式和行为偏好,为针对性的旅游产品设计和精准化的旅游市场营销提供数据支持。协调各应用系统数据,通过开放接口整合各类数据,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集中统计、分析、应用、展示大数据成果。

  2.建立智慧交通系统。推动停车场、旅游集散与咨询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专用道路及景区内部引导标识系统等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升级。统筹景区内各停车位资源,将各停车场出入口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接入统一平台管理。以实时停车数据支撑,合理制订交通引导预案,优化交通环境。在景区各主要路口及各停车场之间通过建设交通诱导屏和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相结合,建立智慧交通引导体系,破解游客停车难、找车难问题。加快建设覆盖九华山主要停车场、临时停车场的智慧停车系统,同时建设智能引导系统,为游客提供景区及周边停车场的位置及实时空位情况、到达路线等,并支持智能线路引导,为自驾游游客提供便捷的停车、找车服务。

  3.建立智慧城管系统。运用视频监控、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全面共享基础设施、感知信息、景区综合信息等资源,实现对市政、市容环境与旅游市场秩序监督管理、应急管理的综合集成化管理,形成监控实时化、处理及时化、管理精细化的运行模式,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整合处理、挖掘分析与知识发现,为应急指挥、领导决策、公众参与提供服务。基于智慧城管和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对景区“一网统管”。

  4.建设智慧旅游官方平台。打造智慧旅游官方平台,提升整合能力和服务能力,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个性化体验,打造九华山的互联网品牌,提升九华山的市场影响力。培养产品及二销、活动组织、品牌宣传、全民营销等方面引流能力。在转化存量市场的同时,做好增量市场,通过重组、整合旅游产业链的上游供给,拓展产业链的下游销售渠道,倒逼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手段创新,提升景区旅游产业链整体水平。通过产品和数据的统一运营管理,推动景区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旅游信息多行业互联互通、旅游数据多系统对接共享、旅游管理多方协调联动。通过挖掘运营中产生的消费数据,结合外部数据关联分析,丰富管委会决策数据来源,为景区管理手段创新和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5.建立混合现实漫游系统。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并普及景区电子地图、线路推荐、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利用 AR/VR/MR 等先进技术,以景区电子地图、景区语音导游、景区全景展示漫游为核心,通过移动终端、触摸屏、电脑屏等载体,将九华山旅游景观动态地呈现在游客面前,给游客身临其境般的感知体验,激发游客来九华山游玩的兴趣。通过全景的 3D 虚拟游览服务,为游客提供景区导览图及多语种语音讲解服务,引导游客品味景区人文历史,让游客既能欣赏眼前美景,又可以了解背后的文化底蕴。创建智慧旅游示范景区。

  6.建立九华山综合服务平台。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开放、分享、协同、融合”为发展理念,以提升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与水平为主题,以推进互联网与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主线,打造现代服务支撑平台,创新发展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新生态,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推动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模式创新,促进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进旅游厕所数字化建设,实现信息查询、路线导航、意见反馈等功能。在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保留线下服务的基础上,支持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专门应用程序和界面,优化使用体验。利用九华山风景区现有生态、农业、文化、旅游资源等,引入大型现代服务业运营平台,打造九华山民宿运营平台、九华山农特产品运营平台、九华山文创设计运营平台等九华山现代服务业运营平台,推动九华山风景区线上线下互通融合、实体与网络共融共赢

  7.搭建智慧政务办公平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风景区数字化资源,搭建智慧政务办公平台,布局管委会、乡镇、村(居)委会三级平台联动,打造公共事物互联互通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推进“网上办、掌上办”,着力在乡(镇)村(居)一级做实自助端办理服务,形成“自助办理为主,帮办代办为辅”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同时,借助风景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等服务。

  加强品牌建设,重新定位,凝炼新形象,构建“1+4”旅游品牌体系,即“神奇灵秀九华山”总体品牌,世界地质名山、养生休闲名山、历史文化名山、自然生态名山等支撑品牌。重点加强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和山水文化品牌的展示与营销,大力推进九华山旅游国际化,走向世界。

  深化交流合作。深化与韩国文化旅游界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的交流合作。依托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联盟平台, 加强国内著名景区合作。

  举办或承办重大活动。如全国健身气功交流大会、中法健身气功文化周、大型体育赛事、地质文化国际研究会等,提高九华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九华山地位影响。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围绕“生态山、文化山、文明山”目标定位,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形象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用好微信、微博、抖音、 APP客户端、头条等自媒体平台, 加强对外宣传。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和舆论引导能力,加强正面引导,减少负面影响,维护景区声誉。

  深入研究旅游消费规律,细分旅游市场,整体规划策划, 提高营销实效性。利用电子门禁、电子商务、小区短信、车牌识别等系统, 建立九华山客源市场数据库,加强数据整理分析,提高营销精确度。创新营销理念、手段、渠道,深挖传统市场增长点,找准新兴市场推动点,寻求入境市场突破点,不断提升九华山旅游产品竞争力,拓展市场空间。

  联动营销。加强与相关景区景点、旅行商、电商、媒体合作联动,通过广告补贴、爬坡奖励等政策,合力拓展市场,重点推广“两山一湖”“文化观光体验”“旅居养生度假”等线路产品。

  网络营销。与携程、同程、去哪儿、途牛、驴妈妈、阿里旅行等电商合作, 推出差异化的组合产品,线上传播品牌,线下分享体验。与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开展合作,争取开办九华山旅游频道。

  高铁营销。以高铁为依托,持续加强高铁沿线营销,深度开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城市群旅游市场。

  活动营销。通过举办赛事活动,承办大型论坛、会议, 提高九华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事件营销。抢抓一些机遇, 通过借时、借事、借势,自主或联合策划具有“爆炸式”营销效果的大型事件或活动,借名人打名牌,借事件创品牌。

  加强党对统战、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界合法权益。依法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巩固佛教商业化治理成果,落实《九华山风景区深化佛教商业化问题治理工作意见》,严厉打击各类借佛敛财行为,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理顺管理机制。厘清综合执法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边界和协同协调机制,建立综合执法部门与公、检、法之间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实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对接。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强化九华镇、九华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以网格化、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基层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推行扁平化、网格化、信息化治理,切实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完善景区社区治理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程序意识和办案规范意识,不断提高行政执法办案质量,提升景区管理行政执法效能。加强社区协商制度建设,探索成立社区协商委员会,规范协商程序,把涉及社区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特别是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安全、违法建筑等社区管理难点问题,作为社区协商治理的重点,开展协商讨论和民主决策。完善景区游客和居民建议信箱,畅通公众有序参与景区社区治理渠道。

  3.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对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的控制力。深入开展“守护平安”行动。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网络、新型网络犯罪等。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建设一批社区矫正警示教育基地、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就业(创业)基地、“新生林”基地。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深入推进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健全配套管理制度机制。

  1.完善法规体系。提请省、市政府出台景区《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办法》和《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制定景区《资源有偿使用办法》并由市政府批复,完善部分景区详细规划与专项规划。

  2.优化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落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优化政法机构职能体系、完善政法工作体制机制、健全执法司法监督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制定实施《九华山风景区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制定实施《九华山风景区依法治山工作意见》,明确执法主体权责,推进文化旅游领域联合执法、综合执法。全面落实《旅游法》《风景名胜区条例》《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划,依法行政,依法治山。

  3.建设有力的法治监督保障体系。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加强对法律实施的执法检查。充分发挥法院作为依法治山中坚力量,为依法治山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检察机关要充分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支持九华山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服务整个风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提升法治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融会贯通。

  4.建立并畅通行刑相衔接机制。探索建立行刑衔接新机制,有效提升了市场监管执法效能,加大了对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完善旅游诚信信用体系,组建旅游行业协会,增强产业融合协作,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1.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对标旅游服务标准,补齐旅游服务短板。推进“质量强旅”六大工程,突出标准引领、品牌带动、质量创新,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标准创新贡献奖”争创活动,完善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

  2.完善文化和旅游诚信信用体系。加强诚信建设、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公示、企业信用修复、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和信用联合奖惩等机制。推进全行业“诚信服务”,建立旅游企业信誉等级评估、违规记录公示制度。进一步完善《风景区党工委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关于支持风景区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持续加强对法院执行攻坚工作的支持力度,着力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3.组建旅游行业协会。旅游相关行业协会基本建立,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进行业自律、区域自律,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

  1.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源头管理,建立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六项机制。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企业安全承诺制。持续深化“平安景区”建设,坚决遏制交通运输、旅游、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创建国家平安景区,打造长三角最具安全风景区。提升食品监管水平,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推广智慧监管模式,全面提高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2.构建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加快景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完成现代化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开展常态化应急演练。加快建设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推进道路交通、地质灾害、森林防火、防洪抗旱等重点领域应急系统建设,打造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建设,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与应急物流体系。健全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健全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失职追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责任制。推进电梯应急救援平台信息追溯系统建设,加强推进特种设备信息化监管。

  1.推动教育事业更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办好风景区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5 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4%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100%,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入全省前列。

  2.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九华山中心学校结合时代要求启动:“新时代·新德育”铸魂行动,着力打造“树文化”为品牌的生态德育,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师德建设长效化、制度化,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大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质,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提升校长治校能力,创新校长工作室模式,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3.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完善落实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关爱留守儿童学习成长,全面完成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构建“互联网+教育+服务”智慧教育体系。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将拥华小学并入九华乡中心小学,新扩建九华山中心学校九华乡中心小学教学楼、食堂4400平方米;安装改造篮球场、体育场看台、学生活动广场、多功能厅、食堂燃气管道、污水管道、围墙等25000平方米;新建九华山风景区学生接送车辆停车场、校内停车场及改扩建九华山中心学校行祠路(吴氏宗祠至气象局路段)和校内道路13700平方米。

  4.加快建设体育强区。完善健身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九华山体育馆,总投资4000万元,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建设九华山体育公园。办好冬季长跑精品赛事。促进职工运动会、乡村体育比赛活动、广场舞比赛等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群众参与度高的体育赛事。到 2025 年,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群众体育发展水平实现新突破。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凝聚发展正能量。对本地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有机地将文化与旅游结合,不断提升旅游内涵,彰显文化魅力。

  1.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构建点多面广、服务完备的服务圈。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打造网上理论传播矩阵。用好地方特色党史资源,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陈提升工程。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良好家风、乡风、校风、行风,营造现代文明风尚。大力倡导全面阅读,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提升农家书屋,推广城市阅读空间。

  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加大文艺作品创作力度,聚焦建党 100 周年、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一批“四个讴歌”重点文艺作品。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融媒体中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等)“址”(遗址遗迹)“遗”(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特色公园),健全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设施网络。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体系,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3.促进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机制,激发文化产业新活力。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制度,支持合理利用闲置公共设施建立文创基。

标签:
相关推荐
  • 天津有哪些旅游景点和好玩的地方
  • 九华山风景区“十四五”规划
  • 旅游产品包括哪些-观光旅游产品有哪些
  • 户外旅游用品有哪些-旅游产品包括哪些
  • 傲世皇朝旅游索道的利弊
  • 天津五月份旅游有哪些好玩的
  • 旅游产品包括哪些?
  • 旅游产品类型分类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较新消息:湖北新增一个世界地质公园!
  • 傲世皇朝登录聊城市摩天轮欢乐城游玩攻略